印度人口7年后超中国,经济增速明年就可能超中国。
联合国在7月末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15)指出,印度人口将在7年后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的关注。过去,人口众多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负担,但由于有了人口红利这一说法,人们对此有了不同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印度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是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将帮助印度在“龙象之争”中胜出。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人口优势被认为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利器”
联合国在7月末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15)指出,印度人口将在7年后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的关注。过去,人口众多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负担,但由于有了人口红利这一说法,人们对此有了不同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印度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是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将帮助印度在“龙象之争”中胜出。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人口优势被认为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利器”
1、印度人口不仅超过中国而且结构更为合理
印度人口会超过中国早已是共识,而这个时间一直在提前:2001年,有人口专家认为,印度人口在2034年以前会超过中国;2013年的《联合国人口展望》预测,印度人口在2028年超过中国;到了今年,联合国预测到2022年,印度人口就会超过中国。
按传统看法,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是中国控制人口政策取得成效的标志。但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不断降低,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反让很多人焦急。更让人“不爽”的是,印度的人口结构还更为优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印度人口比中国更为年轻。《联合国人口展望》(2015)显示,2015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中国为17.2%,印度为28.8%;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中国为16.8%,印度为9.8%;2015年中国人口的中位数是37岁,印度的中位数为26.6岁。如果再算上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印度,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讲,印度的人口优势今后将更加明显。
2、这被认为是印度经济发展将超越中国的重要筹码
印度的年轻劳动力不仅数量众多,价格也更为低廉。波士顿咨询集团发现,印度制造业每小时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为92美分,中国则高达3.52美元。尽管这反映了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但的确也表现出印度的低端制造业充满吸引力,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准备在印度投资建厂。本月富士康宣布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在当地新建工厂,未来5年内投资50亿美元,这一计划将为当地提供5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小米也发布了在印度生产的第一款手机,并将在印度开始量产;联想集团18日也宣布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印度南部城市钦奈建立手机制造基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凭着较好的人口结构,印度是否就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超越中国?
人口优势只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制造业还有其它诸多因素
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学者蔡昉等人以人口抚养比作为人口红利的代理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在1982年-2000年间,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占26.8%。但中国之所以能获得在这段时间能够获得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经济环境关系更为密切。
对于印度能够经济发展的质量上赶超中国,不少经济学家仍持怀疑态度。郑宇指出,“印度制造”是莫迪上任以来推出的最重要政策,尽管“印度制造”的计划听上去让人振奋,但能否顺利实施却是个很大的未知数。首先,要达到政府设定的制造业比重目标,印度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4%左右。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印度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仅为6.8%,远低于预计的10%。2004年,印度成立了制造业竞争委员会,并推出了国家制造业战略,计划将制造业在GDP的比重从 17%提升到2015年的30%-35%。当时的报告称此后的十年将成为印度的制造业十年。而到了2014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却下降到了15%。
还有学者指出,制造业需要透明的规则和可靠的基础设施。这两者在印度都比较缺乏,2012年,印度连续两天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波及6亿多国民,而印度的铁路运力不足也是世界闻名,一个电力和物流都无法保证的国家对投资者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民主程序的决策成本、纷繁复杂且僵化的法律,转轨社会中的事务官腐败等等问题都是印度发展发展制造业的桎梏因素。
并且,“人口红利”利用不好可能成“人口炸弹”
1、印度的人口红利并不值得夸耀,与出生预期寿命低有关
虽然印度的生育率不断下降,但2012年的生育率仍为2.50,印度人口结构年轻正得益于此,但形成这一结构的一些因素并不值得羡慕。
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印度的人均寿命很低,《联合国人口展望》(2015)显示,2010-2015年,中国的出生预期寿命为75.4岁,而印度仅为67.5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5岁。这种被动的“合理”的背后是弱势群体的生命健康权得不到保障,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认为,与中国相比,在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提供医疗服务上,印度做得少得多,中国将GDP的2.7%投入到政府的医疗支出当中,印度只有1.2%。印度在社会公共服务供应上的缺失,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准,还抑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2、如果年轻人没有充分就业,人口优势或成“人口炸弹”
中国能够收获人口红利,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前,大规模普及了基础教育,建成基本卫生医疗体系密不可分,然而正如上文所说,印度的医疗投入并不充足,同时,印度的教育水平也不乐观。中国“识字率”标准为“可以阅读1500个常用字”,而印度的识字则是“可以签署自己的名字和阅读新闻标题”。而按此标准,目前印度仍有近五分之一的男性和三分之一的女性不识字。
2013年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国务部长沙希·塔鲁尔曾表示,印度天量的年轻人可能会为印度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前提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大学教育,“如果我们做好了,印度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骨干。如果我们失败了,没有什么比无业失意青年更糟糕的了。”
此外,印度经济结构性问题使得印度难以吸纳大量的低端劳动者。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萨勃拉曼尼亚认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依赖有限的技术型劳动力,而不是大量廉价、非技术型、半文盲的劳动力。这意味着印度只能专注于呼叫中心、为欧洲公司编写软件、为美国的寿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提供后勤服务等业务,而难以扩大制造业模式,不能充分利用每月涌入就业市场的大约100万低技术工人。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郑宇认为,政治因素也是创造就业的一个障碍。尽管印度政府把创造就业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政客却更关注缺少基础设施和高质量劳动力的农村。他认为,这种舍易求难的做法大概是受到了选民分布的影响,因为90%的国会代表是从农村选民占多数的选区中产生的。
结语:“龙象之争”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而两国庞大的人口也常常让人们把眼光聚焦在两国的人口结构上,但显然,制造业发展这回事不能光从人口红利来谈。
此外,印度经济结构性问题使得印度难以吸纳大量的低端劳动者。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萨勃拉曼尼亚认为,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依赖有限的技术型劳动力,而不是大量廉价、非技术型、半文盲的劳动力。这意味着印度只能专注于呼叫中心、为欧洲公司编写软件、为美国的寿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提供后勤服务等业务,而难以扩大制造业模式,不能充分利用每月涌入就业市场的大约100万低技术工人。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郑宇认为,政治因素也是创造就业的一个障碍。尽管印度政府把创造就业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政客却更关注缺少基础设施和高质量劳动力的农村。他认为,这种舍易求难的做法大概是受到了选民分布的影响,因为90%的国会代表是从农村选民占多数的选区中产生的。
结语:“龙象之争”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而两国庞大的人口也常常让人们把眼光聚焦在两国的人口结构上,但显然,制造业发展这回事不能光从人口红利来谈。
轉載至E-Mai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